文 | 读书君
从芒种到小暑,是夏季的中间月份,被称作午月。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,也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,在每年公历的7月6日到8日之间。暑,即炎热的意思,小暑的到来,标志着夏季的高温炎热已经到来。
在小暑节气,民间有一些独特的习俗和禁忌。
(相关资料图)
一、小暑的节气特点小暑,从字面看就是小热的意思,还不算最热的时候,因为紧跟在其后的还有大暑,这才是全年最高温炎热的时候,民间有“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”的说法,进入小暑,全国多地开始进入高温多雨的雷暴天气。正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说:“六月节。暑,热也,月初为小,月中为大,今则热气犹小也。”小暑过后的大暑,是全年当中最热的时候。
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:一候温风至,二候蟋蟀居壁,三候鹰始击。
第一候,即第一个五天时,大地已经没有一丝的清凉,所有吹来的风都是带着热浪的。到了第二候,第二个五天时,由于地面的温度逐渐升高,此时蟋蟀也嫌热,不得不离开农田,跑到人类居住的屋檐墙角等地方,寻找遮阴避暑的阴凉处。
第三候,到了第三个五天时,天气变得更加炎热,由于地表的温度太高,老鹰开始远离热气蒸腾的地面,在空中盘旋,变得更加凶猛。
和冬日“数九”一样,冬天有最冷的一段时间,夏天也有最为炎热的一段时间。小暑到,意味着三伏天将要到来,一年中来到了最酷热的阶段。此时,我国江淮等地区的梅雨结束,这时进入盛夏时期,气温高,降水频繁。不过,也可能会出现“倒黄梅”,农谚说“小暑一声雷,倒转半月做黄梅”,说的不过如此。
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则出现高温少雨的情况,进入伏旱期。这时,农民种地面临巨大的考验,防旱成为首要应急要务。
二、小暑的习俗1.晒伏
农谚说“小暑交大暑,热得无处躲”。根据民间说法,农历六月初六这一天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,因为这一天差不多是小暑的前后,是一年中日照时间最长,阳光辐射最强,也是气温最高的日子之一,在这一天有“晒伏”的传统,正如民间俗语常说“六月六,晒红绿”。
此外,在小暑节气,民间有一个传统的习俗叫作“晒书”。文人和收藏家们会将珍藏的书画等作品拿出来晒,各寺院的和尚也会将庙里的经书、藏书从藏经阁中取出来,放到寺院里晒一晒,以防止潮湿和霉变。同时也有一种说法是,在这个日子里晒书可以增长知识,开阔眼界。
没有书画的老百姓们,也会不约而同地将家中压箱底的衣物拿出来晒一晒。话说在小暑节气这天晒东西,防虫、防蛀的效果更好。
2.食新
小暑时节,民间很多地方有“食新”的习俗。食新,即用新打的米来做饭,祭祀五谷大神和祖先,以祈求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,事事如意。此外,人们还会用新米、麦等研磨成粉,制作面条、面饼等食物,宴请乡亲邻居们吃,表达对丰收的喜悦。
3.吃伏面
老话说“热在三伏”,小暑过后就进入伏天了,此时要特别注意防暑避晒。在饮食上,强调清淡,清凉解暑,以安全度过炎热的伏天。
入伏时,正是我国主要的小麦生产区收割之时,家家户户的粮仓都屯满了小麦。人们会将小麦磨成面粉等,用来做饺子或是做面条,制作成传统的开胃解腻的菜肴。民间有“头伏饺子二伏面,三伏烙饼摊鸡蛋”的说法。
此外,饺子的形状和元宝很像,元宝属金,富贵之意,而“伏”与福谐意,民间认为,小暑之时,是头伏的时候,吃饺子有元宝藏福、纳福等的美好寓意。
4.吃藕
藕是夏季的消暑佳肴,小暑节气,民间有吃藕的习俗。早在清代时期,莲藕就已经成为皇宫里的御膳贡品了,藕和“偶”谐意,吃藕有表达对美满的祝福。此外,藕不仅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,膳食纤维,还富含各种钙、磷以及维生素,具有养血、去烦躁等功效,非常适合夏季食用。
5.剃暑
在小暑时,有些地方有剪头理发的习俗,民谚说“小暑一剪刀,蚊虫跑不了”,寓意着剪头发可以让身体健康,避免蚊虫叮咬。
6.祈雨
小暑前后,一些地区会举行祈雨仪式,以期望得到丰收和健康。
三、小暑的禁忌1.小暑最忌吹南风
在民间有“小暑南风,大暑旱”“小暑打雷,大暑破圩”之说,如果小暑时吹南风,到大暑时可能遇到旱灾。
2.小暑忌讳坐木头
小暑过后,气温高、湿度大,在露天里的木料上坐久了,容易伤身体,引发痔疮等疾病。
3.小暑忌讳“小热不热”
在小暑这一天,天气应该炎热,但是如果这一天天气不热或者降温,就会被认为是大热之兆,预示着高温将更加难以忍受。
四、小暑节气的养生方法在小暑节气,天气炎热,人们容易感到疲倦和不适。因此,在小暑季节,人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:
1.及时补水
在小暑节气,人们容易出汗,需要经常喝水来补充体内水分,以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。
2.避免长时间暴晒
小暑节气的阳光强烈,建议避免长时间暴晒。在出门时,可以带上遮阳帽或遮阳伞,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头部。
3.注意饮食卫生
在小暑节气,人们容易感到食欲不振。建议选择清淡、易消化的食物,如水果、蔬菜等。同时也要注意饮食卫生,避免食物中毒等问题的发生。
4.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
在小暑季节,人们的睡眠质量容易受到影响。建议保持良好的睡眠环境,保持安静、舒适的睡眠环境,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。
对此,你怎么看呢?欢迎留言分享,一起探讨~
图片源自网络,若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喜欢就点个赞、转发分享吧~更多优质内容,请持续关注@读书文史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标签:
相关新闻
保险时讯
06-20
10-25
10-25
10-25
10-25
10-25
10-25
10-25
10-25
10-25
聚焦百姓
更多>